语文:在自读中领悟,在活动中成长
吴丹老师执教八年级上册《蝉》,以“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为主线组织教学,一方面指导学生通过自读,了解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理清“蝉的一生”;另一方面通过对比阅读、读写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的诗化语言,培养学生诗意表达的能力。
吴丹老师
曲博楠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借助助学系统,梳理并复述事件;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了画心电图、模拟情境对话、评论朋友圈等新颖别致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聚焦心理描写,领悟文章主题,获得人生教益。
曲博楠老师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周金良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课给予了肯定评价,认为两位老师的课紧扣重点,巧妙设计,都上出了自读课应有的样子。他指出:语文课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多进行对语言的咀嚼品味,上出语文味来。在随后进行的题为《“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好课堂建设的策略与思考》的讲座中,周老师提出:“双减”减的是课业负担,增的是教学效能。作业设计要精选,巧妙,有意义;课堂设计要精彩,创新,有实效;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
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周金良
数学:生动课堂 精彩无限
本次对外展示活动中,数学组开了两节公开课:李奥老师的《一次函数的图像(1)》和杨叶老师的《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李奥老师从课本给出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感知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带领学生尝试—猜想—归纳—验证,层层递进开展学习。
李奥老师
杨叶老师的课情境创设巧妙吸睛,从几何体到三视图,从三视图到组合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气氛热烈,目标达成度高。结尾处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这节课的另一个亮点。
杨叶老师
课后,无锡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叶琳老师进行了专家点评。叶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课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两位老师基本功扎实,通过情境创设、活动组织、问题解决等途径实现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生成,同时他结合即将实行的新课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应努力培育良好的课堂生态,让学生思维逐步递进;课堂总结应指向明确,可以包含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策略等方面。经过这次活动,开课老师和听课老师都获益匪浅。
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叶琳
英语:指向核心素养 感悟语言之美
“涵养生命”,须将英语教学扎根于日常;“守正创新”,须聚焦于核心素养,指向高阶思维。如此方能使英语语言之美“点亮课堂”!
青年教师许希能的教学内容是8A Unit6 Birdwatching单元中Integrated Skills板块。课堂上,许老师选择让板书和思维导图回归图形之美,在课堂中起到点睛之功用。同时她还引入与文章内容贴合的新角色,将角色清晰的主线贯穿始终。在听力教学环节中,许老师注重听前指导和听力微技能的教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书本以外的问题,锻炼思维品质。
许希能老师
青年教师顾佳妮的教学内容为《多维阅读》中的故事Uncle Al Goes Camping With Us。顾老师把故事划分为三个场景,分别为before the camping, during the camping, after the camping,并通过STEAL Characterization Wheel,鼓励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思想等方面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以故事山的形式呈现板书,让学生进行复述。顾老师巧妙设计各种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
顾佳妮老师
无锡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包丰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而深入的点评,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专业素养,着重表扬了许老师新颖出彩的板书设计和顾老师优秀有效的学案设计。在评课过程中,包丰老师还提出一些实际教学中的课题与大家进行探讨,例如如何使课堂环节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如何做到英语课外阅读题材多样化并且持久有效。
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包丰
指向核心素养,感悟语言之美,英语组一直在路上!
化学:燃探究之火,灭火灾之患
燃烧是把双刃剑。恰当的燃烧为人类造福,突发的火灾给人类带来危害。董雪老师执教初三化学课《燃烧和灭火》,从网售的“吹不灭的蜡烛”不同的客户体验引入课题。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识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体会到化学的趣味与价值。董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解读两首与蜡烛相关的古诗,体现了“学科融合”的理念。“家庭火灾隐患排查”和“灭火器的使用”两个探究环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很接地气,更是在课堂上渗透了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
董雪老师
董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给市教科院化学教研员吴永才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吴老师在随后的讲座中细致地解读了“人”、“课”、“题”三者间的关系,提出教师要“慎思做好人,深思上好课,清思研好题”,要从语言、行为、思维、观念四个方面修炼素养。吴老师还给出了基于真实情境的主题式教学要做到内容结构化、思维深度化等高屋建瓴的建议。
市教科院化学教研员吴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