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12月2日上午,我校举行了以“涵养生命·守正创新·点亮课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为主题的大型对外教学展示活动。全校共对外展示了16节课,涵盖了语、数、外、物、化、史、地、生、道法、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12个学科,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及各学科教研员应邀进行了评课和讲座。来自无锡市区、宜兴及盐城的近300名兄弟学校教师和教育界人士来校交流学习,嘉宾满座,教学研讨气氛浓郁,充分展示了我校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本次活动中,开课教师们紧扣课标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学生学习体验,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学思结合,手脑并举,指向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育成,不断引领课堂走向精彩。16节精彩纷呈的课,给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课后,12位专家、教研员进行了现场点评,大多数学科还举行了专题讲座。点评嘉宾们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用理论指引教学,用经验化解困惑,传经送宝,指路导航,满满的都是干货,现场气氛热烈而和谐,将本次教学展示活动推向了高潮。
我校以“涵养生命·守正创新·点亮课堂”为主题的对外公开课活动自2016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年。在这五年里,我校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大力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高度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勤探索,敢实践,守正道,创新路,愿为民办学校教育改革之路去往何方作出我们的解答。
语文:诗苑悟情,园林寻美
傅臻老师选择《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潼关》两首诗作为教学内容,以“借景抒情”为线组织整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紧扣诗歌描写的景物,想象当时的画面情境,去感受诗人的爱国之心或少年意气。整堂课主线明晰,环节紧凑,书声朗朗,学生得益。
缪丹老师执教《苏州园林》,带领学生赏图画之美,品文字之美,悟文人情趣,在美的王国里作了一趟惬意的旅行。整堂课诗意盎然,情韵生动,充满美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无锡市教科院校长教师培训中心的吕红日博士应邀参与了听课评课,并面向全体听课教师作了题为《应对素养目标的教学方式变革:任务与挑战》的专家讲座。吕博士站位高,见识远,理论精深,举例翔实。他结合国家教育大形势,分析当前一线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指出今后教改的方向和路径,带给全场听众深深的思考和启发。
数学:精心设计 精彩自来
陈琰峥老师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形变换和点的坐标变化》,是以图形的变换为载体,探索几何图形经过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经历数学的探索之旅,鼓励学生发现探究,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江云华老师的《圆中的多解问题》精心设计,从一个母题出发,变式螺旋上升,环环相扣,课堂上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师生互动有趣灵活,江老师对一体机娴熟的运用技巧为数学课堂增色很多,让学生对运动产生的多解有更直观的理解。
两位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既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充分展示了民办辅仁数学老师良好的基本素养。无锡市教科院院长陈江辉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有研究、有互动、有价值,同时他也指出:教学中要注重向下(小学)向上(高中)两条指向,以及对主题单元教学研究的关注,这对广大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语:心怀核心素养,追求阅读品质
2020年12月2日,来自无锡市各初中的英语教师齐聚民办辅仁中学,参与“涵养生命·守正创新·点亮课堂”活动,共同探讨英语阅读教学。张晓宇老师的授课内容为报刊阅读,选材与教材联系紧密,以一篇长篇文本为主,两篇短篇文本为辅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材料的内在联系,注重读报技巧的输入,活动丰富,由浅入深。
无锡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包丰参与了此次公开课活动。他肯定了张晓宇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当,也赞扬了丁燕老师课外语篇的高质量选取。此外,包老师还强调将核心素养融入到阅读教学中,让英文报刊成为学生了解周围世界的渠道。经过一上午的交流活动,教师们对课外阅读又有了新的认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校教师将继续心怀核心素养,追求阅读品质,不断深化阅读教学研究。
物理:问题意识,探究为线
张程老师《运动的相对性》一课,从现象出发,通过孙悟空的位置的改变让学生直观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接着从活动中理解运动与静止、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通过自主设计两辆小车机械运动的各种情况,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最后利用风车联系风洞实验,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
物理教研员许帮正老师围绕“指向初中物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教学策略”的主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和建议:教学要带着问题;教学要体现探究的本质。许老师强调:探究是融合了观察、实验、理论思维和数学方法应用的科学方法。
化学:生“气”?生动,生活!
王杰老师《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一课,从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大量气体这个生活中常见现象引入,通过“猜想气体成分”、“选择合适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三个环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复习。王杰老师还引导学生巧用碎冰冰的塑料包装,变废为宝,将课堂实验延续至课外,使化学学习渗入生活。
无锡市化学教研员吴永才老师点评王老师教态自然、思维灵活,从泡腾片出发,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去体验气体的制备并验证气体是什么。吴老师鼓励青年教师,平时多思考“真与假”“新与旧”“多与少”“浅与深”“小与大”五个问题,努力上出能让学生“动心、动容、动情”的好课。
生物:科学人文并育,我与昆虫有约
范莉老师执教《昆虫的发育》,课堂从有趣的“昆虫宝宝找妈妈”开始,把同学们带入了昆虫世界。整节课主要围绕以家蚕和蝗虫为代表的两类昆虫的发育过程展开。通过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无锡“丝码头”等内容,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素养。2020年蝗灾事件的讨论,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无锡市生物教研员陈严老师认为:范老师积极探索改造教学过程,落实学生主体,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通过观察、记录、比较与归纳等方式,层层深入,发展学生探究技能和科学思维。通过跨学科拓展性学习,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时代担当。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生态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体育:最美的弧线
寒风瑟瑟,却依旧阻挡不了体育课堂的热情如火。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12月2日上午在学校操场,由俞彬老师给九年级8班的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教研课。
体育组全体成员到场观课,并邀请了无锡市体育教研员黄建强老师亲临指导。这节课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课后的集体讨论中俞彬老师谈了这堂课的设计和想法。教研员黄建强老师随后作出了指导和点评,其中提出用轻重量的软排球替代了实心球的指导意见,既能解决安全隐患,又能活化了投掷教具。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较好的展示出学校“体育第一”的文化理念,“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黄老师同时鼓励全组成员努力探索体育课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为不断提高民办辅仁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群策群力。
音乐:舞台咏叹,让世界文化水乳交融
江泳老师的音乐公开课《舞台咏叹》,用新课程的理念,从世界文化的角度,带领大家一起赏析了世界著名的经典歌剧。歌剧作为外来文化,同学们比较陌生,江老师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背景介绍、经典赏析、示范表演、歌曲学唱、活动体验、中外对比等方式,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让同学们领略了歌剧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著名歌剧的听、唱中,同学们打开了广阔的世界视野;在《白毛女》等中国新歌剧的欣赏中,大家体会到了中国新歌剧的民族特色。在中外歌剧的对比中,大家理解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了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动由静生,收放自如
周培兰老师的公开课课题为《动画设计与制作——初识动画》,课堂从“静能生动”的图片展示引入,溯其原理之后,又轻落于生活日常中的简单科普,使课堂有延伸,并衔接自然。课堂主体环节,运用逆向操作,在Flash中导入Gif图片,提取动画图片中的“静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由静生”,引领学生进入《动画设计与制作》章节的学习。
无锡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史弘文老师点评:这是一节优质课。本堂课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紧扣教材又不拘泥,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圆满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展示了周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同时史老师还指出:课堂教学,要有恰当的“收”“放”。“收”是为了更好地驾驭,“放”是让学生有自由地想象与发挥,适时地“放”能使课堂收获更多的“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