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倡导学生低碳生活、珍爱地球。2019年7月14日,初三(1)团支部来到无锡市慈济环保教育基地,学习环保知识,了解慈济团队的历史。
无锡慈济环保教育基地,是由无锡环境保护基金会与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合作建立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慈善组织或环保组织,而是一个将环保话题进行细分的教育宣传机构——专注环保,一切为了环保。
进入场馆,便看到悬挂的小地球,提醒大家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要爱护它。而展示墙上一张张地球环境的现状却令人触目惊心,人类活动引起的四大不调、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使同学们唏嘘不已,这都是人类薄弱的环保意识与迅速发展的现代工业的“杰”作。
听了师姑的讲解,慈济人“与地球共生息”的崇高理念令同学们肃然起敬。他们通过带领人们进行环保活动,教授环保知识,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们以身作则,从只吃素食的健康生活方式开始,提倡心灵环保,呼吁人们简约生活,低碳出行;他们走进家家户户,“以鼓掌的双手做环保”不惧辛苦,无私付出而不求回报。他们提倡“拒用”、“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利用”、“修理再用”的环保方式,鼓励人们自己带“五宝”,避免使用一次性物品,降低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在环保的路上,一直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在慈济,大家见到了用回收的矿泉水瓶加工而成的衣物;见到了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日用品;见到了可以循环使用的纸张……这是一种延续物命的方式,鼓励大家养成充分利用废旧物品的习惯。同时,大家也注意到,在慈济,有许多可以自取的书本纸盒等物品。原来,慈济人总是鼓励他人将废旧的书本带到环保基地,如果有需要阅读的便可直接拿走,但前提是自己也必须带来一本不需要的书。这种再利用的方式不仅节省了书本材料的消耗,也使那些需要读书的人得到自己想读的书,确实是一举两得。
接下来的参观中,大家学习到更多与环保有关的知识。塑料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降解,而泡沫被降解的时间则有上万年之长,有些物质被降解之后也只是变成一些细小的颗粒,对环境与土壤依旧会造成长时间的损害。而就在现在,被丢弃的塑料垃圾依然是数不胜数。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精细化的垃圾分类,地球的环境将会受到极大的损伤。
9月份的无锡马上要进行垃圾分类了,红色垃圾桶则代表有害垃圾、蓝色垃圾桶代表可回收物、绿色垃圾桶代表易腐垃圾、灰色垃圾桶代表其他垃圾。颜色不同的垃圾桶能帮助我们快速分辨和处理垃圾。在师姑的教导下,大家学习了垃圾分类的口诀——“瓶瓶罐罐纸,电1357”,相对应的就是塑胶瓶、玻璃瓶、铝罐、铁罐、纸类、电池、衣服、3C、五金及其他共10种垃圾分类方式。即使这种分类方式如此精细且耗时耗力,但慈济人仍然坚持着,只为建造一个环境更美好的地球而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正如慈济人所说,“垃圾分类不应该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团体的工作,而应该是地球上全人类共同承担的一份责任。”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将以慈济人为榜样,牢记“与地球共生息”的环保理念,在垃圾分类上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