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  
     
    校园新闻
  •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校园新闻
问渠那得清如许,激浊扬清活水来——初三(3)团支部生态环保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19-08-08    信息来源: 校团委    浏览量:

 文/初三(3)班团支部  关景琦

  随着无锡日新月异的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工业化也在加速推进,这导致了污水废水的大量外排,城市污水处理的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是谁肩负着处理污水的重任,在污水净化的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难点?初三(3)团支部的七名同学,怀揣着对污水处理的好奇心,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来到了无锡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深入探究。

 

   7月31日中午,同学们集合在了无锡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水厂的陆主任热情地指引大家坐定在会议室,介绍天担任室内讲解的特约小讲解员——张艺翰,他对于污水处理的各项流程是轻车熟路,带领大家开启了今天与水滴的旅程。

  首先,大家观看了一部微动画片《水精灵历险记》,初步走近污水处理的全部过程:污水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三项大流程净化后流回河海,既形象又有趣。影片最后,展现了一个水清鱼跃,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接着,张艺翰同学开始了他的讲解,从他的讲解中,大家了解到污水处理厂是通过一系列操作净化污水,净化好的水则流向河湖海,重新进行水循环,而自来水厂是从河湖海中取水,过滤成自来水流进各家各户。通过幻灯片展示和讲解,大家又详尽地了解了污水净化中的各个环节,为此后去实地观察打下基础。

  

中心控制室内有着整个处理厂的电子工艺流程图。陆主任把整个水厂形象地比喻成一个生命体,需要进食,消化和呼吸。进食指的是进水;呼吸指的是向有活性污泥的污水池中充氧,培养好氧微生物;消化是指将污水中加活性污泥,以及在氧化沟中被微生物和菌种净化,过滤的过程。控制室的桌上有四个烧杯,分别装着进水、加了活性污泥的进水、消毒后的中水和普通河水。大家发现,刚进厂的水散发着沼气的味道,出厂的中水虽然是流回河流,但却比河水还要清澈许多,不禁佩服厂内完备、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与技术。

随后,大家随陆主任去实地探究观察,同学们也得以运用刚学到的基本知识。进水流过粗隔栅过滤大垃圾,进入进水泵房后,又经过细格栅的二次过滤。大家看到,细格栅的滤网上密密麻麻斜织着不少的脏东西,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生物处理阶段,同学们近距离参观了好氧池。好氧池的水面因为氧气充足不断冒着泡泡,经过长时间的曝气,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因为加了活性污泥,所以池中的水像巧克力般粘稠,颜色深沉。

结束了这个过程,水就要来到初沉池、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登上台阶观察二沉池,张一帆同学发现有一根机臂从池子的中心延伸至边缘,询问陆主任,了解到这是一根刮泥机臂。顾名思义,将沉淀下来的污泥吸走、外排。相比进水的臭味与混浊,二沉池中的水不再有异味,也清澈了许多。

出水口是以瀑布的形式呈现,只看到汩汩清泉流出,就好像是酒店门前的生态水池,使人很难把它和刚进厂满是臭气与杂物的污水联想起来。参观完毕后,张一帆同学说:此次参观全面了解了污水处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各项过程的繁杂又细致,使她对水厂的治污人为城市整洁作出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敬意。曹菡芸同学还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向同学多多科普有关污水处理的知识,让治污环保的观念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最后,陆主任引导大家来到厂内的一片人工湿地,大家了解到其实人工湿地也属于深度处理,是自然净化。技术再先进,总抵不过大自然的自净过程,只是产生的污水太多,大自然赶不上。

水厂处理其实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难点和问题:1.水厂不断净化污水,渐渐使生态丧失了自然净化的功能。2.沉淀下来的泥被制成泥饼需要大量费用,泥饼可以制成行道砖,但大多都是直接焚烧,这又转成了大气污染。3.有些不法工厂,为了节约成本,直接将不经过净化的工业废水,偷排入污水处理厂。废水中的化学成分直接腐蚀了水厂的管道,也对河体产生危害。

这些使我联想到了早上看到的一份报告:“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显示,到7月29日,人类已用光2019年全年的水土壤和清洁空气等自然资源定量。有人说自己只是地球的过客,或是安慰自己活在当下,要记住地球不是一张无限额的黑卡。

水是繁衍文明的种子,是传承文明的血脉。要想废水少,就先从少费水开始。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分担治污环保的重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这个“源头”不仅是污水处理厂,更是每个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