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形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教学指南》使用的指导体系,切实帮助广大教师理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理念和目标要求,明确新课标的实施路径,推动生物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加强校际教研交流,2023年5月15日,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无锡市辅成实验学校组织开展直(市)属初中学校生物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展示活动暨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生长自觉’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组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课堂观摩、专题讲座和研讨培训三部分。
辅成实验学校俞婷老师执教《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一课,俞老师通过精准选取探究资料、精心设计模拟实验,使用自制教具引导学生构建模型,变抽象为具象,促使学生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


侨谊实验中学的王伟老师和姚菲老师共同执教《你好!酵母“君”》一课,以一个有关神秘粉末的魔术带领学生走进课堂,引导学生搭建酵母“君”的档案,开展系列跨学科实践教学。课堂上还请来了重量级嘉宾——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禹教授,邓教授用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学生们开启了工业微生物的未来——合成生物学之门。

·生物课堂·


姚菲老师作为省“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生长自觉”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的主持人,向大家作了课题进展汇报。目前,课题组已完成《跨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可行性和生物学学习兴趣水平探查与分析》调查报告,并陆续开发了《你好!酵母“君”》等多个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例,逐步形成了“关键事件-知识线-学习活动线”三轨并行的跨学科实践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优化路径。

姚国平老师为全体与会教师作了《例说跨学科概念》专题讲座。姚老师围绕“跨学科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实践”三个方面,通过多个实例开展跨学科教学指导。姚老师指出:开展跨学科学习,通常有两条基本的路径,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工程实践。基于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进一步明晰“新”的任务要求,提高对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尤其要提升实践育人的价值引领意识;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和引领学生参加“基于学科、通过学科、为了学科”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跨学科实践学习发生在校园、家庭与社会等多元环境中;要践行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合的教学策略,通过在现实情境中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发展核心素养。


陈严老师为全体与会教师作了《跨学科实践,你准备好了吗?》专题讲座。陈老师指出,上午执教的三位老师能从不同角度渗透生物核心素养理念,能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以项目化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达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陈老师强调,未来的课堂教学是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他希望全体一线生物学科教师加强课标研读,落实课标要求,不断拓宽教学视野,优化教学设计,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让核心素养在深度教学中落地生根。




本次直(市)属初中学校生物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展示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展示交流共研共学的平台,坚定了与会老师实施素养导向,转变育人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信心和决心。辅成实验学校全体教师将与全市同仁一起,落实课标新理念,立足课堂主阵地,砥砺深耕,奋楫笃行,在教学实践上脚踏实地,在教研道路上永不停步,做新时代的播种者和耕耘者。
